平湖市和豐農業科技
水稻龍蝦生態化種養殖一體化農業
根據十九大報告的鄉村振興戰略要求,側重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,嚴守生態保護紅線,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,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為主線,以培育農產品品牌,生態農產品及實施休閑農業為推手,目的是提高耕地畝均總效益、提高農產品生態化技術含量,保證種植糧食作物底線,在“蝦養稻,稻養蝦”“零農藥,零化肥”的生態種養殖基礎上推進休閑觀光農業。
Business philosophy
有人問我的米為什么這么貴?不打農藥的水稻有嗎?我想問貴嗎?從做這一行開始我聽到了太多的成功案例,我不渴望成功,我只想踏踏實實做綠色農業,也有無數人反對,包括家人朋友,但是我堅持了,從去年水稻種下去,很多人說這個時候需要打藥,不打不行,老農民也說,不打不行的,收不到的,打一點又看不出來,產量是自己的,我堅持了自己的想法,沒打,后來我失敗了,比打藥的減產了一半多,我沉默了,合伙人也感覺不行,意見不同,散伙了,我也有點動搖了,但是既然選擇了只能給自己默默打氣,今年我改變了一下,堅持不打農藥,從水稻生長發育的方面加強投入,增加溶氧設備,物理殺蟲設備,把蟲害的損失在水稻的生長發育方面補回來,堅持科學種地,靜心挖掘其它增產的因素,把不打農藥的損失降低,還好老天幫忙,今年比打藥的少了三方之一產量,也算給自己有一個交代,產量高了,讓大家也吃的放心了
我這人喜歡隨緣,不喜歡解釋,今天心血來潮,隨心寫了這些,不喜勿噴!沒有別的意思。
只想在這里謝謝支持我的朋友和客戶!我會繼續自己的想法堅持下去!謝謝你們的信任!
Qualification test
“稻蝦共作”模式是將普通稻田單一的種植模式提升為立體生態的種養結合模式,即在水稻種植期間養殖克氏原螯蝦,克氏原螯蝦與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長。此生產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和冬閑期,有效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經濟效益,實現一地兩用、一水兩收,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和水產養殖尾水污染。
我們的水稻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、化肥、生長調節劑等物質,在種子、水、土、空氣等符合有機種植要求的條件下栽培的水稻。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也會生病和生蟲子,主要以農業防治和生態調控為主,保護和發揮捕食性天敵、寄生性天敵、病原微生物等自然天敵的控害效能。水稻害蟲種群數量一般都能被控制在較低水平,對水稻的危害率也將控制在可忍受的范圍之內,而田間的天敵種類與數量則維持較高的豐富度。